如果要替這本書下關鍵字,我想非「典範轉移」這個書中出現多次的詞莫屬。
這並非一個常見詞彙,所以我想先解釋何謂「典範轉移」。那麼讀者將能大致理解,這本健身書到底怎麼跟典範轉移這個學術用語扯上關係?
而健身房開始把目標客群擴大至中老年長輩,到底只是一種創造需求的行銷策略,還是真有所本?看完本書後,心裡也會有個底。
科學是如何進展?
典範轉移 (Paradigm shift) 出自孔恩 (Thomas Kuhn) 1962 年的巨著《科學革命的結構》。
本書探問的問題是:科學如何進展?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?並將科學定義為各種知識體系,對於這個世界進行的解釋。
在孔恩之前,多數人對於科學進展的理解是一種「累積式」的歷史觀,孔恩卻認為,科學的進展是由新典範不斷推翻舊典範的過程。當舊典範不再是典範後將失去原有的影響力。
孔恩認為,不同學科在不同年代、都會有各學科社群的共同信仰、價值觀、世界觀與實驗方法。這就是所謂的「典範」。
科學社群內的科學家則透過不同時代的典範,來解決對這個世界的各種疑問。
典範轉移是很重大的事情,並非時常發生。
通常在典範轉移後,原先科學社群內的科學發展需要重新累積。
世界觀被改變了,新舊典範的核心概念也變得無法互相理解。
因此典範轉移通常需要相當長的時間,舊典範不會輕易被放棄。典範轉移並不只是一般人想法、價值觀上的改變,更多時候涉及科學社群。
肌力訓練作為一種典範轉移
回過頭來看,肌力訓練可以說是一種「典範轉移」嗎?
孔恩認為,典範轉移常發生在「科學危機」時,舊典範無法處理、解釋目前的問題,那麼便是新典範誕生的最佳時機點。
如果鎖定在運動科學、公共衛生或預防醫學等科學社群中,那麼我認為肌力訓練確實有潛力在這些領域成為一種「典範轉移」。
如同本書第三章標題所說:上個世代的健身運動模型為何失敗?
這個提問直接認定了既有的問題沒有被解決。
老化代表著肌肉、骨質、神經系統的衰退。
而舊有的銀髮族運動處方,包括「瘦身運動、伸展運動、平衡感運動、低強度耐力、趣味活動、偽肌力訓練」
都因為這些運動的刺激不足以因應老化帶來的「向下適應」,沒有真正解決人體功能衰退的問題。
不論你願不願意,這就是一個很容易長壽也容易失能的社會。
2026年後台灣就被預估會進入超高齡社會,也就是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20%。
為什麼以前沒有人談老化與肌力訓練?沒有那麼多人在乎中老年人的運動處方?
因為該怎麼面對老化社會的影響,根本是一個逐漸才浮現嚴重性的新問題啊。
演化與肌力訓練
許多人一生追求的都和「穩定」有關,諸如穩定的關係、穩定的工作、穩定的身體狀態……
然而穩定狀態其實不是一條直線,若一個系統沒有足夠的input,則幾乎都會成為一條慢慢向下的曲線。
訓練是對身體輸入刺激的過程,而生物體是要適應環境的,因此每個生物的新陳代謝,都會盡可能針對自己的環境刺激做出反應。不同的刺激可以引導身體隨後的新陳代謝朝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。 (頁129)
「刺激與訊號」是本書的另一組重要關鍵字。讀者或許可以用一種「生於憂患、死於安樂」的演化觀點來看待上述引言與老化:
為什麼舊的運動典範無用?因為針對生存所需的刺激不夠。
為什麼言必稱刺激?若無刺激,則系統向上提升的力量抵擋不住向下衰退的訊號。
本書甚至提及,有些長輩並不是在跌倒之後才骨折的,如果已經骨質疏鬆後,不需跌倒骨密度也可能衰退到連自身體重都難以負荷,導致骨折。
再來跌倒、臥床的機率就大幅增加了。
這個現象聽起來不可思議,但其實再合理不過,因為這就是人們對身體所做所為的回報:
長期缺乏壓力刺激,如同一個長期靜態生活的現代人所經歷的生活型態,會讓身體朝向「無負重需求」的方向去適應。沒有壓力也是一種強烈的訊號,告訴身體不必繼續維持寶貴的身體組織,因此肌肉量和骨質都可以降低。 (頁67)
轉身背對失敗主義
面對老化該怎麼辦這個問題,可以想像常見的幾種回答:
「肌力訓練看起來也太危險了,老年人應該用更溫和的方式運動」
「活到這個年紀應該就是輕鬆生活享清福的時候」
「怕跌倒,那家裡就加裝更多輔具、保護裝置避免跌倒就好」
這些回答背後或許預設了一個想法:長輩都活到這把年紀了,應該要被保護照顧得更安全更好。
但無論你抱持著怎樣的價值觀,都無法改變老化帶來身體退化的事實。
面對身體的退化,有兩條比較清晰的路,第一條是交給晚輩、政府、照護機構和上帝。第二條則是開始訓練,開始加入抗老化這場競賽。
我們無法得知第二條路是否就會走向光明。但第一條路等於把人生選擇權交出去。大多數時候,握有選擇權還是一件更值得高興的事情吧。
從年輕時的「我上班都累得要死了怎麼可能有時間運動」到年歲漸長開始換成的「老了就要服老」。
這些言語背後的想法其實更像是一種失敗主義,而台灣這個歷史多舛,戰略位置特殊的島嶼,或許最不缺的就是失敗主義。
身為一名肌力體能教練,我一直相信身體狀態會大大影響心理狀態。
我們能利用肌力訓練自帶的競技精神,當作一種勇敢、自律、追尋有挑戰目標的方式。
你人生中可曾自主地去經歷一件困難的事情?
長時間、規律的肌力訓練剛好符合這樣的條件。 (頁316)
若要我說,《抗老化》之所以和其他「推廣」肌力訓練的書籍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,我想莫過於論述背後所昂揚的,一種反失敗主義的尚武精神吧。
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請HY教練喝杯咖啡。
若有任何訓練上的疑問,歡迎與我聯絡
參考文章與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