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為什麼要睡覺?
健身愛好者一定知道想變強壯只要規律執行三件事:練好、吃好、睡好。
(延伸:訓練中的疲勞與恢復)
通常人們會把重點放在前兩項,這個順序並非偶然,對多數人來說,睡眠是在不得已狀況下,常常犧牲的選擇。
這次HY教練將透過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這本書,來介紹睡眠這個你我每天必經,卻常沒被善加利用的資源。及瘟疫時代相伴而生的睡眠問題。
上次睡飽精神好是什麼時候
睡眠不足如何定義?
除了你本人心知肚明外,本書另有兩個判斷指標:
- 在接近中午這段期間(10-11點),你能保持清醒沒有睡意嗎?
- 你能不靠咖啡因讓你的大腦與身體在中午前正常運作嗎?
如果兩者皆否,或想不起來上次睡好睡滿是什麼時候,那麼本文能給你一些想法。
目前對睡眠時間的共識是,成人需要連續7到9小時的睡眠。研究顯示每晚只睡6小時,持續十天後的反應速度和整夜沒睡的人幾乎一樣。
要注意的是,睡眠時間不等於「睡眠機會」。如果八點起床,一點上床睡覺,睡眠機會是上床到起床的7小時,但你不太可能一點馬上睡著,所以實際上睡眠時間會低於7小時。
具體來說,睡眠不足的問題會導致:情緒與心理健康、心血管、代謝、免疫、生殖系統⋯⋯等等由小至大的負面影響。
即便如此,我們完全不意外睡眠問題的稀鬆平常,你不妨問問身邊,保證找得到睡不好的朋友。
即便如此,你我一定都有犧牲過睡眠的經驗,大多是為了工作,也可能只是為了影集或遊戲。無論什麼原因,隔日白天都會深刻感受到睡眠剝奪帶來的痛苦,但又常幹出同樣的事。
就像你知道該減重,仍吃下許多你不需要的熱量,也不想要運動來改變現狀。
我們常因為不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、充滿許多認知偏誤,才產生各種矛盾行為。
睡眠問題的困境在於,你明知重要性,但到了要睡覺的時候,卻往往不想睡、不能睡或睡不好。這個可怕的惡性循環,再加上科技無所不在的入侵生活而難以控制。
為什麼白天很累晚上卻睡不好
「現代社會把睡眠這個完美機制製造出兩大困境:
夜間缺乏睡眠、白天難以清醒。」
引用自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
有兩個主要因素決定我們何時會想睡想醒
- 近日節律:生物體內有著不依賴外在的生物時鐘,人類的生物時鐘長度略大於24小時,稱為近日節律。
此外,充分的日照,以及大腦傍晚開始分泌的「褪黑激素」,都能幫助調節近日節律,讓你感覺何時該睡該清醒。 - 睡眠壓力:腦中的化學物質腺苷會不斷累積,製造讓你想睡的壓力。
腺苷濃度在清醒後12-16小時達高峰,在正常睡眠下腺苷會在醒後被清除讓人不會昏沈。
這兩個因素其實是獨立運作的,這也是為什麼熬夜過的人都曾經歷過不睡卻反而清醒的時刻。
燈火通明的夜間光線、3C產品製造出的藍光,讓人們的近日節律與褪黑激素的分泌不斷往後延,身體逐漸失去規律,抓不準睡眠時機。
而多數人又習慣用咖啡彌補睡眠不足,咖啡因會讓大腦誤判睡眠壓力,讓你不知道現在其實很累,進而導致更多問題。
如果睡不夠的話,腺苷濃度會讓你整個白天昏昏欲睡提不起勁,這就是俗稱的睡眠債,也是為什麼白天總是昏昏欲睡。
再來看看睡眠本身包含什麼。
睡眠的組成
正常睡眠是由4-6個睡眠週期組成的,每段睡眠週期組成不同,時間大約90分鐘。因此也有人提倡睡眠時數以1.5小時的倍數為最佳。
一個睡眠週期則包含3個元素:
- 非快速動眼睡眠1,2期 (NREM I,II),或稱淺層睡眠
- 非快速動眼睡眠3,4期(NREM III,IV),或稱深層睡眠
- 快速動眼睡眠 (REM),大多數的做夢階段
在前半夜的睡眠,睡眠週期大部分由 NREM 佔據,後半夜的睡眠則是 REM 的夢境模式佔上風。這兩者各有重要功能,可說是同樣重要。
睡眠時間是值得你犧牲的資源嗎
「人類是唯一會在無益的情況下
故意剝奪自己睡眠的生物。」
引用自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
「如果有時間可以好好睡,我幹嘛那麼痛苦?」是許多睡不好的人心裡話。
先不論你是自願不睡還是被迫,現代社會常瀰漫一股,睡眠是浪費生產力的氛圍。當你搜尋「成功人士、睡眠」關鍵字時,可以找到類似的言論:
川普:「每天只睡3-4小時是成功的秘訣。」
郭台銘:「創業40年,從未睡超過5小時。」
科比布萊恩:「你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?」
其實成功人士的睡眠時間只能算都市傳說。研究顯示:幾乎所有人仍需要正常時數的睡眠,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提到,只有不到1%的人擁有少睡基因,不被長期的睡眠剝奪影響身心。
HY教練推薦過的《匱乏經濟學》說:工時長的人可利用時間的資源匱乏,因此習慣「擠出」時間,此時睡眠就是被犧牲的選項。
但矛盾的是,睡眠對產能的影響非常大,睡不好時工作表現愈差。
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多次提出這個論點:
睡眠這個人類親手製造出的問題,根本是可避免的災難。社會必須破除認為睡眠會妨礙生產的負面態度與迷思。
睡眠不足對運動訓練者的影響
- 代謝
對於想減脂的人,你睡愈少就容易吃愈多,加上睡眠對大腦與身體來說是個激烈的代謝活躍狀態,一來一往的差距很大。 - 血糖
身體控制血糖的是胰島素,睡眠不足時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會降低,導致血糖問題,嚴重點就離糖尿病不遠了。 - 食慾
睡眠會影響食慾,瘦素與肌餓肽這兩個激素讓你感覺飽或餓。睡眠不足時瘦素釋放減少,飢餓肽濃度提高讓你容易感覺餓,但睡眠不足卻會讓你日間昏沈不想運動。 - 食物選擇
熬夜時,你的大腦會更接近滿足慾望的原始模式,高鹽高糖的垃圾食物在這個時候特別有吸引力。 - 腸胃吸收
針對想增重的人,睡眠不足也會妨礙營養素的正常吸收,導致腸胃問題。 - 恢復
訓練完你不會馬上變強,而是經過之後的恢復才會,充足睡眠可說是恢復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。 - 運動表現
睡不到6小時的運動員,可能有以下狀況:有氧能力、柔軟度、爆發力、最大肌力、高強度耐力⋯⋯全面下降,以及更容易受傷。
我想應該不用再列下去了吧?
接下來是更貼近時事的睡眠問題:新冠失眠。
瘟疫時代的產品——新冠失眠(coronasomnia)
失眠其實早已是現代重要的公共衛生與醫療問題。
這個最常見的睡眠障礙,受到生理、心理、環境因交互作用的影響。其中最關鍵的影響還是心理層面:
失眠者往往容易焦慮不安,當情緒愈明顯,交感神經系統的「戰逃反應」就會過度活躍,讓你的體溫提高,一旦體溫升高,就不容易進入睡眠狀態。
此外,壓力激素皮質醇的濃度提升、大腦中煽動情緒的杏仁核過度活化,這兩者也會升高體溫,
讓失眠者像是一台按下關機卻不斷在運作的電腦,無法平靜入睡。
2020年全球爆發嚴重的中國武漢肺炎,「失眠」是人們在google搜索最多的關鍵字之一,甚至產生了新的單詞:coronasomnia
主因是在疫情流行後,失眠人口大增,這有兩個層面的含意:
首先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後遺症。
再來是沒有罹病的多數人,卻因為這個歷史性的變故,讓生活型態被迫改變,睡眠開始產生障礙。
以外在因素來說,人們的日常活動與環境受到疫情干擾,居家工作者變得更少出門,一旦日常生活少了習慣的外部提示,容易讓大腦混淆,腦內近日節律會被影響,作息更不規律。
內在因素則是情緒問題,面對這場看不見終點的瘟疫,擔心自己與身旁親人是否會感染、經濟狀況的負面影響⋯種種因素都增加壓力。傳染病下的社交孤立狀態,更讓人情緒沮喪。一旦焦慮沮喪,自然容易失眠。
內外因素互相影響下,失眠會在這兩年成為一個嚴重問題,根本不令人意外。
睡眠問題怎麼解
HY教練在這段停業期間,大多待在家裡,從疫情前睡眠狀況良好,到親身經歷好幾次的失眠,才切身感受到睡眠問題。
在這段期間,我們有更多時間滑手機,螢幕與社群網站使用時間一旦增加,都容易影響情緒與睡眠。且長期在家沒照射到陽光,也讓生理時鐘變得混亂。
我們需要良好的設計,重新安排空間和時間的界線:讓生活動線盡可能規律,在什麼時間、什麼場所,就做什麼事情。
工作時間不能無節制的延長,而應該把工作、運動、休閒時間各自安排妥當。空間上也遵守同樣原則,不要在寢室工作,這些生活節奏的重建會讓你比較能接受現狀,身心更平靜。
醫療界針對治療失眠的共識並不是藥物,而是「失眠認知行為療法」 (CBT-I),因為這才是長期有效的解法,不管是瘟疫年還是太平盛世,失眠處方其實都大同小異。
在看了一篇睡眠問題多嚴重的文章後,本來就睡不好了的你或許會更焦慮。我想說的是,當你焦慮睡眠,其實就跟焦慮於吃太多、身材不好、該運動卻不想運動的本質是類似的。
因為我們知道問題在哪,也想成為改變的人,但只要一想到現在與理想的落差就容易沮喪,沮喪便無力行動或做出任何改變。
但我們在看待焦慮時,都一定要先把焦慮的事情分成「可控制、不可控制」。當你一直想掌握不可控的因素時,只會感覺到無力痛苦。
練習只專注自己可控制的部分,才能避免過度焦慮。
例如上面的失眠處方,你可以先做個自我評分,沒做到的環節,是你可以控制還是不能控制的?先放下那些不可控因素,專注在改變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,那你就往對的方向前進了。
在〈你睡得夠嗎?什麼是新冠失眠 (coronasomnia)?〉中有 2 則留言
不錯的文章!睡眠也是我的困擾之一! 也訂閱播客了!防疫期間加油!
感謝支持,黃老師睡眠若有困擾可盡量嘗試看看書中的方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