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人類行為 讀書心得

如何擺脫窮忙與失敗的健身計畫:《匱乏經濟學》

面對匱乏與稀缺

匱乏經濟學
博客來連結

網站已出現過數次的《匱乏經濟學》,今天HY教練終於要來詳細聊聊這本書了。

上一篇我們先談到了「睡眠」這項常被忽略的資源,是如何在時間不足的狀態下被犧牲,反而造成產能下降、學習能力降低的循環惡果。

透過這本書,我想更深入探討為什麼人類總有像犧牲睡眠一樣費解、自損又短視的矛盾行為。而我們又能從中學會什麼?

為什麼窮人容易短視

貧窮是各學科爭辯不休的議題。在這個科技發達、物質豐碩的時代,貧窮與分配不均永遠是許多人不願面對的真相。不同學科、流派,都有不同的觀點看待貧窮的成因。

poverty
Photo on Unsplash

《匱乏經濟學》也用特別的觀點詮釋「為什麼貧窮」?並繼續追問:

為什麼窮人比較容易產生短視的思維與行為,導致他們無法脫離貧窮的輪迴?

本書第七章談到,貧窮伴隨的短視行為諸如:儲蓄不足、以債養債、慢性病仍不按時服藥、對後代缺乏有品質的教育、食物選擇欠佳以致肥胖等公共衛生問題⋯⋯

這些不智之舉,常被以為是「這些人就是缺乏自制力」「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」,甚至被歸咎為基因、智商不足。但作者認為,單從個體的角度無法解答這個巨大的問題。

因為自律、上進與否並不是人格特質,而是資源與環境決定下的產物。

物質的匱乏常常只是表面結果,認知與想法對行為的影響才是根源。

(延伸:《原子習慣》認為自律不是一種人格特質

沒錢還是沒時間

事實上,這不是一本單單談論貧窮的書。貧窮作為基本物質條件的匱乏,不見得與你有關。但「時間」這項資源的匱乏,想必和正讀著這篇文章的你貼近許多。

想想看,一個想變更強壯、更健康的人,如果沒有下定決心要好好訓練,最常見的理由是什麼?「沒時間」絕對多過於沒有錢。

時間的匱乏,更公平的表現在不論你的出身貴賤、月入幾K,都一定深刻體驗過。

然而不管是金錢、時間或任何資源的匱乏,本書認為匱乏最根本的源頭,來自你大腦中的「認知頻寬」。

認知頻寬——大腦的網速

你有沒有在朋友與家人聚會中,腦袋卻不斷想著明天的報告、早上被主管罵、上個月的帳單⋯⋯而無法專心享受當下的經驗?

認知頻寬就是大腦的認知與運算能力,同時還能保持專注、做出好決定、遵守計畫、克制衝動的重要功能。

就像瀏覽器的分頁開太多會讓速度下降一樣,當你的認知資源一心多用時,不管你是窮人富人,都容易做出糟糕、短視的決策。

瀏覽器
當你深陷匱乏時,大腦的認知反應大概會像圖中瀏覽器一樣遲鈍

一個事業成功的主管,忙得焦頭爛額時,就很難是個稱職的家長或伴侶。因為此刻大腦認知資源被時間匱乏大量佔用,根本無暇做個好爸爸或好媽媽,就跟貧窮的父母一樣。

如果你正在節食減肥,卡路里的匱乏也會佔用到認知頻寬,你的大腦反而比任何時候更敏感於「食物與熱量」。再加上節食本身帶來身體與精神的衰弱時,就成了痛苦的交互作用。

飲食控制
Photo on Unsplash

當我們匱乏於某項資源時,我們反而會更執著於那些欠缺,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它們:

節食的人總是餓、寂寞的人總感到寂寞、沒錢的人腦袋想的都是錢。

總在四處救火的「隧道」效應

匱乏還會導致什麼行為呢?

不管眼前等著你的是一份書稿、專案報告、期末考、碩士論文⋯⋯我們肯定都經歷過,死線前才拿出120%火力的經驗。

因時間匱乏反而極度專注的狀態,是匱乏的正面好處。但當你在這種專注狀態時,就像身處隧道一樣,只看得見隧道內的事物。

作者稱為「隧道效應」。

隧道
Photo on Unsplash

匱乏常伴隨著正面的專注,但當你一進入隧道,同時也帶來了反面的代價。

「美國消防隊員在車輛事故中喪生的機率排行第二,僅次於心臟病。1984—2000年期間,車輛相撞引起的事故,在消防隊員的死因中占到了20%~25%。在這些事故中,79%的消防隊員死於沒有繫安全帶。」

救護救災的消防員,總在和分秒的時間搏鬥,往往全神貫注想著待會的標準作業流程,而陷入隧道效應。繫安全帶這樣簡單的事,就是這麽被忘記的。

消防
Photo on Unsplash

我們可以從消防員的案例,歸納出匱乏者常見的行為模式:

起因於四處救火的資源匱乏,導致大腦陷入隧道效應,讓你在專注解任務的同時,忽略隧道外重要的事情。

這些你所忽視,就是隧道效應的代價。

匱乏模式

隧道之外——重要卻不急

在著名的時間管理象限中,將「重要/不重要」與「緊急/不急」的事情做出四大類別的區分。

時間管理
隧道內你只看得見二、四象限,而第一象限的任務若不處理,遲早落進第二象限

如果用隧道的比喻來看,緊急那端的事件位於隧道內。隧道之外,不急又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忽略,但不急卻重要的,往往要為無視它們而付出代價。

在重要&不急象限中的事物,往往有著「長期且累積」的特性,也就是短期不影響也不明顯,最終卻會讓你後悔莫及。

當你因為工作而取消今日訓練時,一次兩次無妨,一旦長期如此,你面對時間不夠的解法,會習慣用「徵收時間」的方式,而不是改變做事方法。

此外,當你向不運動投下一票時,就代表你很難變成更健康的人,甚至失去運動帶來的成就感,長期的負面影響相當可觀。

lazy
Photo on Unsplash

如果因為工作勞累,沒有心力花時間進修學習,長期下來,人生很可能就此卡住。因為什麼都沒做的結果通常只是退步,不會維持現狀。

犧牲睡眠來完成剩餘的工作,長期下來也會落入同樣的困境。

把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不斷往後延,本質跟借錢還債是一樣的。

你向未來預借資源,一旦未來那刻來臨,通常還是有著更急迫的事情讓你感到匱乏。

為什麼運動與飲食控制那麼難

運動訓練的效果通常不快,想健康瘦的速度也讓許多人失望。

從時間管理象限中我們發現,運動和健康對多數人,往往是重要卻不急的「待辦事項」。因為短期效果不明顯,而人性又始終偏好立即可見的回饋,沒有耐性等待訓練效果發酵。

再加上隧道效應的影響,忙碌的人們一旦匱乏於時間和金錢,就更難專注於隧道之外的運動與健康了。

tired
Photo on Unsplash

為什麼快速瘦身、三分鐘練出六塊肌永遠都有人會買單?一名自詡專業的教練,往往對於這樣的現象感到痛心,但其實很簡單,就只是業者有打到人性的痛點而已。

如果說本書可以帶給健身教練什麼,那就是提醒自己,你的學生不可能像教練一樣自律,然後試著了解他目前匱乏的資源是什麼。

一旦你了解人類行為,便可透過「逆向工程」來回推,重新設計出讓我們不屈服於人性的各種方式。

如何避開匱乏陷阱

那我們該怎麼避免落入這些困境?最後一章的行動指南,正是HY教練認為本書最精彩的一個章節。

匱乏導致人們忽略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,進而落入惡性循環的陷阱。因此所有的解方,都跟怎麼把這些事帶進隧道有關。

例如善用科技帶來的提醒小工具:備忘錄、行事曆⋯⋯都是很簡單的方式,強迫你注意不緊急卻重要的任務。

我們知道持之以恆運動有多難。光是繳健身房會費,不足以把這項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帶進你的隧道。因此安排固定的時段上教練課,讓教練闖入你的隧道,比起單純繳會費,絕對更可能完成你的計畫。

以下還有其他招式:

防止匱乏
  • 自動化
    即便有提醒工具,但人身處在隧道時,還是很容易忽略各種提醒。所以盡量讓好的決定變得自動化,正確的事情只安排一次比重複提醒更可行。
    以健身為例,請每週空出同一個時間,就算當天再怎麼忙和累,就算只是做做伸展都好。長久下來,絕對比較容易培養運動習慣。
  • 節省認知頻寬
    認知頻寬關於如何分配有限資源來處理資訊,匱乏會讓人失去能力,讓你無時無刻感覺選擇障礙。
    做選擇有多痛苦?光看你每天決定吃什麼就知道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一個好教練請儘可能簡單表達,來讓人了解訓練與飲食該怎麼做。
    HY教練提過的「靈活飲食法」之所以好,就是因為原則夠簡單,操作起來較不消耗意志力。
  • 把握適合行動的時機
    我們不會永遠都感覺匱乏,當你充裕時缺乏安排,才導致後續的匱乏。因此,充裕通常就是認知頻寬最足夠的時候。
    不管你習慣在晚上安排隔天行程,或是早起安排當日計畫,只要你的認知頻寬充足,就是好的時機。
    如果覺得運動很重要,就盡快安排教練課或運動計畫,等到有時間在做,多數人通常都不會做。和朋友打賭、在社群媒體昭告自己的運動計畫也有類似效果。
  • 管理充裕與製造寬鬆
    長遠來看,充裕時的安排會影響之後的匱乏程度。但是要早早妥善計畫很不實際,因為太長的完成期限是沒用的,把計畫拆成一個個小事項,更容易執行。從每天找出10分鐘伸展運動開始,而非一開始就想每天跑30分鐘。
    寬鬆是匱乏的另一端,製造寬鬆可以避免生活總困在追趕行程的匱乏中。
    在猶太人的安息日裡,大家什麼都不做,這是個很古老的智慧。在安排行程時,也強烈建議要預留緩衝時間。
    而各式飲食法中的「作弊日」,更是幫助減脂的人製造寬鬆的最佳策略。

如果說本書背後的行為經濟學觀點有什麼幫助,想必是讓你更了解人類原廠設定,以及矛盾行為的根源。如此才能巧妙避開和人性的衝突,產生不費力的好行為。

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生活設計師。

若有任何疑問,歡迎與我聯絡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也可以請我喝杯咖啡,讓我能繼續創造出更多優質內容。

延伸閱讀

《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